拓面增量、提質增效、推動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畜牧業協會鄉村振興科技下鄉行動飼草生產加工管理技術培訓(金昌站)
原發表日期:2024-08-17
來源:培訓部
為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推動鄉村產業特別是飼草產業的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立足市場對優質飼草和技術裝備的需求,加強對參會者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水平的提升,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升級,加強行業內外的交流與合作,中國畜牧業協會培訓部聯合草業分會共同開展“第七屆(2024)草業大會暨第十屆(2024)苜蓿發展大會飼草生產加工管理技術課程培訓”。
作為中國畜牧業協會鄉村振興系列課程之一,本次培訓以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目標,精心設計了包含苜蓿品種選擇與優化、節水灌溉與水肥一體化技術、高產優質燕麥草生產技術、苜蓿加工技術與設備等多項內容的課程。8月16日,飼草生產加工管理技術課程培訓在甘肅省金昌市人民政府行政中心成功舉辦,吸引了近百余人參會。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強德
本次培訓由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強德主持。劉強德副秘書長提出,苜蓿和燕麥草對于滿足優質飼草供應、推動草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當前,我國苜蓿和燕麥產業發展既受到人多地少基本國情的剛性制約,也受到飼草料生產“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的政策約束,還面臨著“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的雙重桎梏,加強苜蓿和燕麥草科技培訓推廣力度、提高牧草機械化水平、提升牧草生產者的種植加工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事關重要。本次培訓,作為大會的一道 “開味菜”,旨在以豐富而精致的內容為參加者帶來一場知識與技能的牧草盛宴,就像一道精心烹制的佳肴,它融合了苜蓿和燕麥草產業的多重精華,重點針對苜蓿品種選擇、燕麥草生產、節水灌溉技術、水肥一體、青貯裹包等進行課程培訓,以培訓一批會種草、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牧草生產者為目標,推廣新技術,傳播新理念,進而推動牧草產業專業化標準化發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強牧草產業競爭力,推進草畜產業融合。中國畜牧業協會是國家依托的、從事畜牧行業產業服務的國家級社會化服務組織,承擔著畜牧行業培訓服務的重要任務。本次培訓聚集了政府、科研院校、頭部企業、社會各方面力量,協同推進優質專家資源往一線種植戶送,避免技術進步與生產實際相脫節,共同解決苜蓿與燕麥草種植與加工實際中遇到的技術難題,突出實訓實效,為實現產業增效、生產者增收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克勞沃(北京)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王海亭
克勞沃(北京)生態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王海亭現場做了關于《優良苜蓿品種選擇與關鍵生產技術》的報告。王海亭總工在報告中介紹,苜蓿在畜禽養殖中能夠提高奶牛產奶量和乳脂率,改善反芻動物瘤胃有機平衡和腸道蠕動,促進動物骨骼發育,改善動物酮體質量。簡述了我國苜蓿種植情況,詳細介紹了優良苜蓿在品種選擇、選地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獲加工等環節的關鍵技術。適應性是品種選擇的重要基礎,品種選擇時首先應考慮品種在當地的適應性,選擇已進行一定面積試驗或示范并試驗示范成功的品種,再進行大面積種植,避免盲目選種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報告中指出不同區域高品質苜蓿生產適宜的優良品種,甘肅河西走廊商品草生產區是我國高產優質苜蓿干草最主要的產區,3-4茬/年,800-1200公斤/畝,產草量高,草品質好;有地勢平坦、光熱資源豐富,氣候干燥少雨的特點,可以選用秋眠級4-5的苜蓿品種,包括甘農系列、隴東苜蓿、公農系列、蘊能、巨能401、巨能500等。隴中隴東商品草生產區屬于黃土高原區,土壤瘠薄、干旱少雨,旱作雨養,2-3茬/年;可以選用秋眠級3-4的苜蓿品種,包括隴東苜蓿、甘農系列、飛躍、巨能耐鹽等。整地質量應地平、土碎、墑足、無殘茬,平整后地塊整體坡度應<3%,沙地、旱地播前鎮壓,達到上虛下實的平床。最后王海亭總工提出良種良法結合是高產優質苜蓿草生產根本。
北京正道種業有限公司牧草事業部經理齊麗娜
北京正道種業有限公司牧草事業部經理齊麗娜做了《關于高產優質燕麥草生產的關鍵技術》的報告。齊麗娜經理在報告中介紹了2024年飼用燕麥商品草主產區種植情況,指出選種、播種、灌溉、施肥、雜草、病蟲害、倒伏、收獲八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在品種選擇上應選擇符合當地生產條件、高產優質、抗病蟲性好的品種、抗倒伏能力強、選擇種子質量高的品種。燕麥喜涼,怕高溫,全生育期需要≥5℃的積溫1300-2300℃。播種時間的選擇需要結合品種、氣候、栽培制度、土壤條件等綜合因素。 根系生長的最低溫度為2℃,最適宜為15 - 20℃。燕麥在20℃左右,生長速度最快,超過25℃生長會受到抑制。在冷涼溫度下,適當延長分蘗和撥節時間,有利于提高產量。利用種子用價、千粒重、分蘗能力、高度、灌溉條件、土壤情況、播種時間、播種機械確定種子播量。早灌分蘗水:燕麥進入次生根生長需水量增大,宜早灌,小水飽灌,確保根系發達。晚灌拔節水:在燕麥植株的第二節開始生長時再灌,淺澆輕灌。早灌會導致第一節會生長過快,致使細胞組織不緊湊,韌度減弱,容易造成倒伏。灌好孕穗水:孕穗期燕麥底部莖稈脆嫩,要將孕穗水提前到挑旗(旗葉)時期,淺澆輕灌,防止倒伏。輕澆灌漿水:見旱就澆,小水輕澆,風天不澆,保證營養物質的運輸。在營養元素方面,氮肥能夠促分蘗及植物蛋白形成,激發產量潛力,增綠。磷肥可以促進幼苗快速生長,促進根系形成和延長。增加籽粒飽滿,促進早熟。鉀肥能夠抗倒伏,整體提高干草產量和質量。并在報告中指出,春季低溫時追施尿素并不能馬上起效,可以追施少量的硝基氮或硫酸銨等更快的氮肥。硫銨作為春季追肥,能在低溫下快速補氮,還能補硫。燕麥在分蘗期缺氮,后期再補施,產量會受損失,所以分蘗期要保證氮肥供應。臨近抽穗時,要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倒伏和延遲抽穗。重視平衡施肥:提倡氮、磷、鉀、有機肥配合施用,缺任何元素,都會影響肥效。沙地補充少量的有機肥,通常可以起到補充微量元素的作用。雜草防除方面,應提高種子凈度,提早防除時間,快速輪作制度,緩解藥殘影響。
河北潤農節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商振清
河北潤農節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商振清做了《苜蓿地埋滴灌技術應用與探討》的報告,商振清總監首先從不同角度出發為大家介紹了地埋滴灌的作用過程和優缺點。在農藝方面,保持地表干燥,減少雜草生長;提高肥料吸收效率,降低肥料使用量;保持最佳土壤—水分,從而改進根系生長條件,保持地表空氣低濕度,減輕葉片病害發生。水土保持方面能夠防止地表徑流產生。灌溉系統防護方面可防止田間機械播種、中耕、收獲作業時損壞滴灌系統設備,便于田間機械化作業;在每一季節結束后,不用重新鋪設、回收和連接滴灌系統;灌溉系統全部埋于地下,防止人為或動物損壞。其次商振清總監介紹了苜蓿地埋滴灌設計和施工的注意事項,并利用永昌縣六壩滴灌、寧夏農墾簡泉農場、中國草業研究所和赤峰阿魯科爾沁旗示范項目四個典型案例向與會者全面介紹了地埋滴灌的應用,并針對在典型案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具體建議。最后根據目前在地埋滴灌方面面臨的挑戰與參會者做出探討。
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孫洪仁
中國農業大學草業科學與技術學院副教授孫洪仁做了關于《牧草水肥管理技術》的報告。孫洪仁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企業只有依靠經營管理和科學技術才能迸發生命力,生長發育是基礎,水肥管理是核心,孫洪仁副教授在報告中針對作物水分管理面對的問題,提出科學灌溉的前提是找到植物耗水的規律,并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中國草都紫花苜蓿不同生產時期參照作物蒸散量、需水量、需水強度、降水量、有效降水量、灌溉需水量和灌溉定額。提出需水量與生產潛力呈正相關,每毫米畝產苜蓿干草約1.5公斤。后孫洪仁副教授詳細介紹不同行停模式和機械效率情形下的噴灌灌水定額、不同灌水定額情形下的無效蒸發,提出了耗水量與產草量正相關,每方水產苜蓿干草約2.5公斤的重要觀點。除此之外,孫洪仁副教授還指出測土的流程和重要性。最后指出施肥八項原則:按需施肥;按容施肥;平衡施肥;均勻施肥;調節地力;節約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環境污染。
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講師賈婷婷
北京林業大學草業與草原學院講師賈婷婷做了《苜蓿裹包青貯調制技術》的報告。賈婷婷副教授在報告中主張推動“種養一體化”的綠色可持續草畜結合發展模式。報告中依次介紹了苜蓿青貯原料特性、收獲、飼料質量檢測;苜蓿裹包青貯制作關鍵點、工藝流程、利用前景。優質苜蓿其干物質含量應高于30%,可溶性糖含量應高于8%,附著乳酸菌數量應高于105cfu/g,依據苜蓿青貯原料緩沖能值等特點指出苜蓿更適宜做半干青貯,苜蓿青貯過程中蛋白降解酶活性高。賈婷婷講師從刈割期、天氣、刈割時間、割草機、留茬高度等方面介紹了苜蓿青貯原料收獲的關鍵點。從晾曬、切碎、添加劑、打捆、裹包、貯藏等方面介紹了苜蓿裹包青貯制作關鍵點。指出苜蓿裹包青貯工藝流程在經營和技術層面存在的問題,品質良好的青貯料,顏色呈青綠或黃綠色,且有光澤;氣味一般為酸香味或柔和酸味;質地柔軟,莖葉組織完整,無粘性或干硬,無霉斑。
第七屆(2024)草業大會暨第十屆(2024)苜蓿發展大會飼草生產加工管理技術課程培訓的舉辦,不僅是對國家鄉村振興及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的積極響應,也是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提升行業競爭力的重要舉措。在金昌市人民政府行政中心的成功舉辦,更是彰顯了地方政府對飼草產業現代化建設的高度重視與支持。高質量發展飼草產業是調整優化農業結構的重要著力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優布局、壯主體、育良種、強支撐,推動高質量發展,為草食畜牧業提檔升級、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撐。作為金昌市的主導產業之一,飼草高質量發展戰略勢在必行。本次培訓以理論講授和現場講解相結合的方式,由業內知名專家組成的培訓教研團隊向參會者講授實用技術、普及科技成果,旨在引導參會者增強科學意識,養成科學文明的生產方式,為推動我國飼草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出了應有貢獻。
展望未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和飼草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類似的培訓活動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通過持續開展技術培訓與知識普及工作,不斷提升鄉村地區的技術水平和人才素質,推動鄉村產業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