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貴在接力--訪中科院院士黃路生
原發表日期:2017-10-11
來源:江西日報
作者:高蕓 陳斌華
“中國有5000多年的養豬歷史,是世界第一養豬大國,產值超萬億,儲量占全球一半,養豬產業轉型升級一定要有自己的優秀豬種。”多年來,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路生始終將培育優秀豬種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他帶隊走南闖北,深入全國24個省市70多個地方種豬場,在母豬產房旁安營扎寨、輪班蹲守;他率隊建立起全球最完備的地方豬種基因組DNA樣品庫,先后培育出64個優質種豬核心群……
作為從贛南山區走出來的科技工作者,黃路生的血液里流淌著濃厚的家國情懷。1995年,時年30歲的黃路生獲得新中國成立后畜牧專業領域第一個俄羅斯正博士學位。對此,黃路生常懷感恩。“是祖國培養了我,報效祖國義不容辭。”所以,當俄羅斯畜牧研究所及德國哥廷根大學向他拋來工作橄欖枝時,他毅然選擇回到母校江西農業大學從事科研工作。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回憶此事,他動情地說:“唯有祖國強大了,才有個人的成功。”
在國家和省里的支持下,1999年底,江西省第一家重點實驗室——由他領銜的江西省動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在江西農業大學建立。隨著科研資金的持續投入,實驗室又更新了一批國際先進的科研儀器。望著嶄新的科研設備,黃路生笑容可掬:“國家對科技發展的強大支持,是近年來國內科技成果頻出的根本原因。”他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第一就是創新發展。國家對創新能力建設越來越重視,科研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科研條件有了前所未有的改善。
這幾年,黃路生在研究之余,還將重點放在了科研團隊的培養上。“科技創新,貴在接力。”黃路生說,中國科學研究有以老帶新的優良傳統,保證了我國科技整體能力的持續提升,一些重要領域正由跟跑者、并跑者向領跑者轉變。對于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身為江西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的黃路生很期待:“黨的十九大的召開,一定能促使各級黨委和政府更加重視科技創新工作,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鼓舞廣大科技工作者發揚敢為人先的奉獻精神,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