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豬亞科化石研究取得新進展
原發表日期:2018-04-08
來源:中國科學院脊椎動物演化與人類起源重點實驗室
豬亞科(Suinae)包含現生豬科屬種,是豬類化石研究中爭議最大的類群之一。豬亞科的材料在中國的新近紀地層中廣泛分布,以發育雙齒尖類型下第四前臼齒(Dicoryphochoerus-type p4)的中到大型的化石材料為主,曾被歸入原河豬屬(Propotamochoerus)、河豬屬(Potamochoerus)、河馬齒河豬屬(Hippopotamodon)、弱獠豬屬(Microstonyx)、臼齒豬屬(Molarochoerus)等,分類上極為混亂。近期,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侯素寬等與國內外學者合作對云南昭通水塘壩地點的豬科化石開展了系統研究,討論了豬亞科研究的一些有爭議的問題。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哺乳動物演化雜志》(Journal of Mammalian Evolution)上。
云南昭通水塘壩化石地點發現了豐富的動植物化石,目前已經有多項研究成果在國內外權威刊物發表,其中包括亞洲最早的中華乳齒象化石、距今600萬年的古猿頭骨化石、歐亞大陸最大的水獺化石、中國南方最完整的劍齒象化石群,及皺皮花椒、云南芡實等動植物新屬、新種化石。侯素寬團隊的研究工作豐富了水塘壩地區研究工作的內容。
水塘壩地點的豬科化石材料多發育典型的雙齒尖類型下第四前臼齒,下后尖位于下原尖的后內側,下跟座較主尖低,根據牙齒大小和形態特征被歸入似豬獸原河豬(Propotamochoerus hyotherioides)種。通過與歐亞大陸其他中新世豬亞科材料的對比,侯素寬等認為似豬獸原河豬和吳氏原河豬(Pr. wui)分別代表了原河豬屬在中國的不同演化支系,水塘壩以及中國北方的似豬獸原河豬材料較云南祿豐和元謀的似豬獸原河豬更為進步。弱獠豬屬與似豬獸原河豬在上下第四前臼齒和上下第三臼齒特征上有顯著區別,因而不支持將似豬獸原河豬歸入弱獠豬屬。臼齒豬發育獨特的臼齒化的上下第四前臼齒,可能代表了相對進步的分類階元。楊氏中新豬(Miochoerus youngi)個體較小,下第四前臼齒特征與豬屬(Sus)和弱獠豬屬更為相似,可能與二者有更近的親緣關系。最后河馬齒河豬(Hippopotamodon ultimus)、沁縣河豬(Potamochoerus chinhsienense)、中間雙齒尖河豬(Dicoryphochoerus medius)和彬縣雙齒尖河豬(D. binxianensis)的材料兼具原河豬屬、弱獠豬屬以及豬屬的特征,可能為演化的中間類型,這些材料的分類需要新材料的發現來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該研究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科學院、美國國家科學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以及昭通政府資助。
圖1 云南昭通水塘壩地點似豬獸原河豬(Propotamochoerus hyotherioides)的上頰齒(ZT-2015-1062) (侯素寬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