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豬兒營養餐” 川農大一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獎
原發表日期:2019-01-09
來源:四川日報
四川日報訊(李勁雨 記者 周金泉 方萬聰)1月8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傳來喜訊:由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副校長陳代文主持的《豬抗病營養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陳代文攜團隊成員車煉強、詹勇、虞潔、韓繼濤、張璐在人民大會堂接受了國家領導人的頒獎。自此,《豬抗病營養技術體系創建與應用》這項為豬業界帶來“一場顛覆性革命”的科技成果,將邁開大步,為我國“高效、優質、安全、環保”的現代化養豬模式提供強大支撐。
據了解,我國養豬業一直面臨各種疫病的威脅和困擾,營養是動物生長和健康的物質基礎,以提高抗病力為目標的動物營養理論和技術體系在國內外尚屬空白。陳代文項目組在國際上率先提出“抗病營養”概念,通過營養技術改善豬抗病力,緩解疾病危害,減少生豬養殖用藥,通過20年的研究與應用,實現了理論突破和技術創新。團隊針對生產實際中豬的主要健康問題,圍繞營養與腸道健康、病原性和飼料源性致病因子互作規律開展系統研究,從整體、組織、細胞及分子水平探明了營養的抗病功效及機制,發現科學調整營養結構后,豬的抗病力明顯提高,發病率明顯降低。
該項科技成果邊研究邊應用,迄今已推廣應用生產抗病飼料2931萬噸,出欄生豬1854萬頭,新增產值1168.3億元,利潤72.9億元;減少抗生素使用6000噸,減少豬死亡200萬頭,減少排糞污400萬噸。
“四川把技術成果全部應用到位的話,每年少養100萬頭母豬,便可實現當前的豬肉生產水平,一年至少可節約50億元的成本。”陳代文教授表示。
據悉,數月前農業農村部正式提出 “2020年飼料中全面禁止添加抗生素”,以政府名義采購陳代文團隊的抗病營養技術成果,并將把技術成果“傻瓜化”,作為2020年后的主推技術廣泛推廣應用,這在國內畜牧業十分罕見。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豬業分會官方微信(caaap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