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器官移植最快進展會是角膜
原發表日期:2019-07-03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肖歡歡
“現在異種器官移植技術已經越來越成熟,豬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將有可能實現,進展比較快的可能是豬的角膜、心臟、腎臟(的移植),這將有助于緩解現在器官短缺的問題。”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著名生物科學家、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華南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所副所長賴良學教授表示。
賴良學說,豬是非常重要的生物醫藥動物,在完成基因改造后,可以在生物醫藥領域有廣泛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可以進行異種器官移植。豬的很多器官可以用于移植在人身上,對豬器官進行基因改造,把它移植到人身上,進行異種器官移植。賴良學說,目前進展最快的是豬的心臟、腎臟、角膜移植到人身上,最快的可能是角膜。國外的豬角膜移植最長存活已經達到933天。接下來是心臟。對于豬的器官移植到人身上,賴良學也持樂觀態度。
第二,把豬作為生物反應器,從豬的器官里面產生一些人所需的蛋白,比如說胰島素,通過基因手段,把豬產生胰島素的基因改造成人的基因,最后它產生的胰島素就是人所需的胰島素。又比如可以用來治療血友病的凝血因子以及救命藥物血清白蛋白等。
第三是動物模型。通過基因敲除技術讓豬得人的病,利用疾病豬模型進行人類疾病發生發展機理、疾病的藥物和干細胞治療研究。
20年“與豬共舞”
其實,早在20年前,賴良學就開始與豬打交道。他笑稱自己是“與豬共舞”。1998年,賴良學到美國密蘇里大學動物科學系留學。早在2002年,賴良學就培育出世界上首例基因敲除克隆豬,轟動全球。“當時大家都覺得,基因敲除豬解決了豬器官移植到人身上的關鍵一步,但后來發現,這只是推倒了一堵墻,但后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賴良學說,首先要解決排異反應問題和功能蛋白一致性的問題,豬的器官和人的器官蛋白不一樣,還有一些生理指標的差異。目前,賴良學團隊正在抓緊進行這方面的研究。“關鍵是要找到哪個基因導致了人源化器官移植后的排異反映的問題和蛋白不一致的問題。現在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
2018年3月,賴良學和李曉江教授在《細胞》雜志上發文宣布,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它能精準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為治療亨廷頓舞蹈病、老年癡呆等疾病提供穩定、可靠的動物模型。
已建立60多種基因豬模型
賴良學說,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術這些年在生物醫學領域被廣泛應用,技術也日益成熟,它的優勢是效率高,成本更低,但缺點是基因脫靶機率很高,使用風險增加。“這種技術當然可以用作人的一些疾病的治療,但現在倫理上還沒法通過,將來在倫理上是否能通過,誰也不知道。”
賴良學團隊已建立了60余種在生物醫藥領域具有重要價值的基因豬或轉基因豬動物模型。不過,這些模型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應用。他說,一是沒有相應的高標準的飼養條件,二是對豬行為學和病例特征缺少深入研究。“接下來,實驗室最重要的人物就是把這些科研豬進行臨床轉化,解決比如器官短缺的問題,這將造福全人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豬業分會官方微信(caaapig)